春去秋来,时光荏茬,匆匆之间,白驹过隙。闲云潭影,物换星移,又是一秋。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秋雨愁煞人。每个秋天,总是这般的不经意,又是这般的让人难以捕捉。而雨,装满秋的拖车,漫天盖地,带走了最后的一丝酷热,打开了冬的那扇推窗,将寒冷扑面而来。
在QQ上消失了好久的同学桂子突然上线了,告诉我他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言语之中,唏嘘不已。五年啦……终于通过了。为了这次考试,从今年5月开始,桂子便放弃了工作,在蓉城西南某大一心一意地复习,夜以继日,终于以超过分数线7分的成绩,跨过了那道门槛。下个月就去拿执业证了,桂子说,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遥想在黄坡岭的日子,桂子还算得上是我们寝室里为数不多的执著者。可惜,这点我想我永远也学不来。也许,当一个人忘记了怎么样才能唤回自己的自信,才会如此五年如一日的执著着一个信念?
值得吗?桂子没有说话。也许这样才是一个最合理的结局,本来就无所谓值得与不值得。想起初中时那个饱受打击的语文老师写在教室墙上的那幅励志的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雄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幸好有这样的一个结局,就如同那些肥皂剧最后皆大欢喜的大结局,既娱乐了别人,又终于给拖沓的剧情找到了最合理的结束,否则,喜剧也许就会变成正剧,又或者是悲剧,最后只是留下一堆观众的唏嘘,除了唏嘘,还是唏嘘。
那只秋天的老虎撕开天幕绝尘而去,因此秋雨老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天气又开始转凉变冷。97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在酒城泸州。站在四川人民警察学校山下的那座大桥上,嗅着扑鼻而来的酒香,几乎感觉不到踩在脚下的那场秋雨。那时候,我刚满20岁。20岁,是一个充满绮梦与幻想的季节,而今,头顶上的蓝天早已经少却了那许多的蔚蓝,却算不清还剩下了多少的苍白。小楼听雨,依然是儿时的声音,但是却始终捕捉不到那样的一份安宁和沉静。到底是人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了一个人?
窗外的秋雨依然恣意的漂洒,但我知道它终将会有疲惫的时候;然而满怀的惆怅,又怎会由一场秋雨造成?
星期四, 十一月 23, 2006
星期日, 十月 29, 2006
秋
就让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我还一直静静守候在,相约的地点……
已入秋了,这几天开始下起了雨,雨不大,但有连绵的意思。有道是:一层秋雨一层凉,这气温一下把人拉进了时令,不留一点余地。透过挂着水渍的玻璃,似被画框框住的一方天地里,几间屋顶,两丛树尖,还有不远处高耸的烟囱,已经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一种冷峻的刚毅。
在江南,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感觉来得相对迟些。江南的秋好比一首小令,一半是回忆,另一半是向往。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都蒙着一种似醉非醉的纱,显得淡雅而多情。
江南的秋,有一种悠远的遥想,添了一丝眷恋。当蓦然惊觉鼻息感到略带干涩时,才发现已到中秋。说到中秋,就会想起赏月、吃月饼。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幼时,中秋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临近时节,每晚都会惦记着月儿是否又变大、变圆了,以致于看到圆圆的东西,小小的喉节就禁不住上下游动:这月饼啊!连大人们脸上似乎也能读出那种久远的神往。待到一轮满月静立树梢,梦幻般的银色撒了一地的美满,古诗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中秋古老的神韵,尽在这一纸几行中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的二十八个秋天了,不管周遭是怎样的变化,我依然能迷信着这种美。不是激动,而是感动,当季节悄悄迈入秋的门槛,我的心就自然被牵扯住了,一直追随到深秋。那甜甜的稻香会一直绕在鼻尖,清清的草香会一直轻轻地附在指尖,我想我的眼睛里能凝住所有美丽的秋色。在这一片还是农田小河的空间里,秋天的美是双重的,一边是新刈的草香托着稻香,被所有的农家人紧紧地攥在心头,兴奋和渴望交杂在一起;一边是揪着人心的凄凉的美,一如屋后的瓜藤搀不住流时,支着逐渐泛黄的身体苦笑,无力再缠绵。
我爱秋天,带着全部的虔诚与迷恋;我爱秋天,带着对成熟生命的思索。
看一路秋色,犹如参悟一路禅意。秋天用手指把枯叶揉掉,轻轻地吹一口气:总是要回去的,你不走就没有新的故事了,人生的风尘,来来回回,就算活在当下吧。
已入秋了,这几天开始下起了雨,雨不大,但有连绵的意思。有道是:一层秋雨一层凉,这气温一下把人拉进了时令,不留一点余地。透过挂着水渍的玻璃,似被画框框住的一方天地里,几间屋顶,两丛树尖,还有不远处高耸的烟囱,已经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一种冷峻的刚毅。
在江南,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感觉来得相对迟些。江南的秋好比一首小令,一半是回忆,另一半是向往。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都蒙着一种似醉非醉的纱,显得淡雅而多情。
江南的秋,有一种悠远的遥想,添了一丝眷恋。当蓦然惊觉鼻息感到略带干涩时,才发现已到中秋。说到中秋,就会想起赏月、吃月饼。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幼时,中秋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临近时节,每晚都会惦记着月儿是否又变大、变圆了,以致于看到圆圆的东西,小小的喉节就禁不住上下游动:这月饼啊!连大人们脸上似乎也能读出那种久远的神往。待到一轮满月静立树梢,梦幻般的银色撒了一地的美满,古诗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中秋古老的神韵,尽在这一纸几行中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的二十八个秋天了,不管周遭是怎样的变化,我依然能迷信着这种美。不是激动,而是感动,当季节悄悄迈入秋的门槛,我的心就自然被牵扯住了,一直追随到深秋。那甜甜的稻香会一直绕在鼻尖,清清的草香会一直轻轻地附在指尖,我想我的眼睛里能凝住所有美丽的秋色。在这一片还是农田小河的空间里,秋天的美是双重的,一边是新刈的草香托着稻香,被所有的农家人紧紧地攥在心头,兴奋和渴望交杂在一起;一边是揪着人心的凄凉的美,一如屋后的瓜藤搀不住流时,支着逐渐泛黄的身体苦笑,无力再缠绵。
我爱秋天,带着全部的虔诚与迷恋;我爱秋天,带着对成熟生命的思索。
看一路秋色,犹如参悟一路禅意。秋天用手指把枯叶揉掉,轻轻地吹一口气:总是要回去的,你不走就没有新的故事了,人生的风尘,来来回回,就算活在当下吧。
星期六, 十月 28, 2006
2003, 上海之秋
星期五, 十月 27, 2006
Blog再次被GFWed
继全球最大的百科知识库维基百科前不久再一次被GFWed以来,10月25日晚上Google旗下的免费博客基地blogspot.com又被GFWed了,所有二级域名都无法打开。这就是生为一个中国网民的悲哀。
2002年对于搜索引擎界是重要的一年,因为自从那一年后,Google就再也“不好用”了,搜索的时候经常出现“本页无法访问”,然后就会暂时无法连接Google,Google的网页快照功能更被封锁至今仍然无法使用,无奈之中,人们只好选择了和Google“最象”的Baidu搜索引擎,然而,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事实是,国内封杀限制Google其实前后均由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幕后操作。
2001年中,百度的一个副总即开始与政府有关部门谈Google中“有害信息”的问题,但当时百度接触的人级别比较低,百度的想法也只是想通过政府向使用Google的一些中文网站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有关官员也认为Google的服务器在国外,同时在国内影响不大,所以也只是根据百度的举报抽查过用Google服务的网易一两次,并没有什么大的风波。
2002年的时候百度最为害怕Goolge,因为这时传言Google的Founder将访华,Google也准备在年底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百度最大的客户新浪、搜狐也正在和Google接触,有在年内与百度的合同结束后换用Google的意向。面对这种情况,有点像是对百度宣判了死刑,所以百度开始变得疯狂,专门制定了一个针对Google的计划。
从公司层面,百度分三类整理了Google含有所谓政治问题、宗教问题、情色问题的材料,每一类材料多达数百页A4纸,定期向有关部门提交,百度并提供数据证明中国网民经常在查找这些东西。虽然人们在使用Google时,可能不足几万分之一的情况是search这些“不良信息”,但由于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他们提供的数据却说明中国网民有多达近10个百分点的比例在经常搜索“不良信息”,这样的数据给政府有关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觉得Google中的“不良信息”对中国网民危害巨大。
从用户层面,百度也动用了非常多的人力和财力操作这个事,包括组织一些员工和兼职进行信函举报,即以用户身份给有关部门写信投诉Google“危害社会”,“危害中国互联网”,“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从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所称,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对最后有关部门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高层路线,经过一年的打基础,百度的CEO和VP开始能接触到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并适机的传递一些Google中众所周知的特别要害的“有害信息”情况,这也是后来Google被封时民间传言Google所含有特别要害的“有害信息”到达政府一定级别官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
2002年9月,中国5600万网民的不幸,历时一年多的阴谋策划后,百度的计划得逞了,有关部门封杀了Google.虽然这一事件前前后后网上传言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幕后操作,就不会有封杀全球最伟大的搜索引擎Google.Google假如进入中国市场,对百度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使得百度公司不仅逃过一劫,还能长治久安,并且当年就通过向本来可能是Google客户的Sohu、Sina、网易、中国雅虎卖自己的搜索引擎服务获利近两百万美元。
更为让人吃惊的是,据有人称,Google被封杀后,篡改GoogleDNS指向的人中即有百度。这一推测其实也很容易成立:虽然篡改DNS违反中国法律,但百度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断定政府不会追查此事,所以在整死Google后还分Google的残骸,篡改DNS,把访问Google的用户引到百度网站,为了分散网民的注意,又把其它如北大天网、ENet等一些不相干的网站拉下水。其实有聪明的用户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白,中国提供搜索引擎的网站那么多,但Google被篡改的DNS后指向的网站为什么只有百度一个是真正概念上的搜索引擎呢?而没有比较知名的搜索网站sohu、sina、yahoo?
虽然Google被封杀已成昨日烟云,但今天的Google中文的使用仍然在国内受到很多网络技术的限制。在Google的Keywords、Cache、Spider等程序服务中,Google中文网站受到一套相当完善的技术限制,有朋友称,百度的几名核心程序员参与了这一套Google限制技术的开发和技术支持。Google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代名词时,只有中国不能真正的使用他,而这套技术的创意与提供,却正是中国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
Goto: 中文维基百科
Goto: 维基百科
2002年对于搜索引擎界是重要的一年,因为自从那一年后,Google就再也“不好用”了,搜索的时候经常出现“本页无法访问”,然后就会暂时无法连接Google,Google的网页快照功能更被封锁至今仍然无法使用,无奈之中,人们只好选择了和Google“最象”的Baidu搜索引擎,然而,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事实是,国内封杀限制Google其实前后均由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幕后操作。
2001年中,百度的一个副总即开始与政府有关部门谈Google中“有害信息”的问题,但当时百度接触的人级别比较低,百度的想法也只是想通过政府向使用Google的一些中文网站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有关官员也认为Google的服务器在国外,同时在国内影响不大,所以也只是根据百度的举报抽查过用Google服务的网易一两次,并没有什么大的风波。
2002年的时候百度最为害怕Goolge,因为这时传言Google的Founder将访华,Google也准备在年底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百度最大的客户新浪、搜狐也正在和Google接触,有在年内与百度的合同结束后换用Google的意向。面对这种情况,有点像是对百度宣判了死刑,所以百度开始变得疯狂,专门制定了一个针对Google的计划。
从公司层面,百度分三类整理了Google含有所谓政治问题、宗教问题、情色问题的材料,每一类材料多达数百页A4纸,定期向有关部门提交,百度并提供数据证明中国网民经常在查找这些东西。虽然人们在使用Google时,可能不足几万分之一的情况是search这些“不良信息”,但由于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他们提供的数据却说明中国网民有多达近10个百分点的比例在经常搜索“不良信息”,这样的数据给政府有关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觉得Google中的“不良信息”对中国网民危害巨大。
从用户层面,百度也动用了非常多的人力和财力操作这个事,包括组织一些员工和兼职进行信函举报,即以用户身份给有关部门写信投诉Google“危害社会”,“危害中国互联网”,“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从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所称,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对最后有关部门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高层路线,经过一年的打基础,百度的CEO和VP开始能接触到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并适机的传递一些Google中众所周知的特别要害的“有害信息”情况,这也是后来Google被封时民间传言Google所含有特别要害的“有害信息”到达政府一定级别官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
2002年9月,中国5600万网民的不幸,历时一年多的阴谋策划后,百度的计划得逞了,有关部门封杀了Google.虽然这一事件前前后后网上传言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幕后操作,就不会有封杀全球最伟大的搜索引擎Google.Google假如进入中国市场,对百度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使得百度公司不仅逃过一劫,还能长治久安,并且当年就通过向本来可能是Google客户的Sohu、Sina、网易、中国雅虎卖自己的搜索引擎服务获利近两百万美元。
更为让人吃惊的是,据有人称,Google被封杀后,篡改GoogleDNS指向的人中即有百度。这一推测其实也很容易成立:虽然篡改DNS违反中国法律,但百度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断定政府不会追查此事,所以在整死Google后还分Google的残骸,篡改DNS,把访问Google的用户引到百度网站,为了分散网民的注意,又把其它如北大天网、ENet等一些不相干的网站拉下水。其实有聪明的用户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白,中国提供搜索引擎的网站那么多,但Google被篡改的DNS后指向的网站为什么只有百度一个是真正概念上的搜索引擎呢?而没有比较知名的搜索网站sohu、sina、yahoo?
虽然Google被封杀已成昨日烟云,但今天的Google中文的使用仍然在国内受到很多网络技术的限制。在Google的Keywords、Cache、Spider等程序服务中,Google中文网站受到一套相当完善的技术限制,有朋友称,百度的几名核心程序员参与了这一套Google限制技术的开发和技术支持。Google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代名词时,只有中国不能真正的使用他,而这套技术的创意与提供,却正是中国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
Goto: 中文维基百科
Goto: 维基百科
星期日, 十月 22, 2006
开启平安
订阅:
博文 (Atom)